研究生不仅是教育培养的对象,更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贡献者。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持续的探索精神,已成为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中坚力量。自建院以来,广东省智能院始终将研究生的招收与培养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坚持“科研引领、实践驱动、能力为本”的培养理念,构建了从专业知识学习、科研训练到创新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研究生在这里成长、成才,他们不仅为科研任务的顺利推进注入了智慧与活力,更成为广东省智能院面向未来发展的坚实人才储备。
培养目标
广东省智能院致力于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1.掌握学科领域内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取得创新性成果。
招收基本条件
1.院校背景:所就读或拟联合培养的高校,应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水平,能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专业相关性:本科及硕士阶段的专业方向为该校优势学科,且与拟加入的广东省智能院课题组/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密切相关;
3.科研潜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潜力;
4.实地学习:能够保证在广东省智能院进行实地科研学习与实践。
培养时长
1.联培学生:培养期一般从其进入广东省智能院之日起,至当前学制结束之日止。
2.实习生:单次实习期一般不少于3个月(海外高校实习生单次实习期不少于6个月),累计实习期不超过1年。
待遇和优势
广东省智能院为研究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支持和发展平台:
1.联培学生
生活保障:提供硕士生约3000元/月、博士生约5000元/月的科研津贴;免租金入住合作园区人才公寓或宿舍;提供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保障;享受年度免费体检;享有寒暑假等。
科研支持:参与丰富多样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优越的科研平台与条件,获得导师在学制内的悉心指导与专业引领。
发展通道:提供从硕士→博士→博士后→高层次科研人员的长期职业发展机会;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各项人才政策红利。
2.实习生:
生活保障:提供硕士生约3000元/月、博士生约5000元/月的科研津贴;免租金入住合作园区人才公寓或宿舍;提供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险保障等。
科研支持:参与丰富多样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优越的科研平台与条件,获得导师在实习期内的悉心指导与专业引领。
发展通道:提供转为联培学生的机会;开放成为广东省智能院全职科研人员的发展通道。
培养规模
截至2025年7月31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广东省智能院已取得显著成效:
联培高校: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6所高校签订官方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院联合培养机制;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余所境内外优秀高校建立导师间联合培养机制。
在培规模:自建院以来,累计招收联培研究生超过130人,当前在培总数超过100人;累计招收实习研究生超过300人,当前在岗人数近100人。
专业覆盖:
脑科学方向:脑认知、脑感知、脑疾病、听觉、视觉、计算神经科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类脑计算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工程、计算数学等。
教育举措
研究生教育是完成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创造”跃升的关键阶段。广东省智能院通过多元化举措,全方位强化研究生教育:
1.理论与实验课程:开设神经生物学线上课程、“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系列理论课程、“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技术”实验小班课程,系统提升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2.培养过程考核:每年统一组织博士一年级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博士三年级学生进行中期考核,严格把控培养质量。
3.研究生论坛:每半年举办一次研究生论坛,由各课题组推选代表进行学术报告,促进学术思维碰撞,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表达与科研创新能力。
4.分享交流活动:每两月邀请独立PI(Principal Investigator)分享科研历程与心得感悟,搭建跨学科、跨课题组的交流平台,为青年学子的科研生涯规划提供宝贵指导。
5.思想教育与战略视野拓展:结合广东省智能院所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特点,开设如“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等专题讲座,帮助研究生了解国家战略部署,洞察大湾区建设的制度优势,把握时代发展机遇。
招生/应聘咨询
联合培养项目咨询:请联系意向课题组邮箱或人事教育部匡老师邮箱:kuangling@gdiist.cn,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成为联合培养学生+ 姓名”。
实习生应聘: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意向课题组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成为实习生 + 姓名”。
我们诚挚欢迎优秀研究生加入广东省智能院,共创未来!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