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丨人才,人才,人才!来自横琴的呼唤和信念
2021.12.03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图片来源:CFP.CN)

中国网珠海12月3日讯(记者 张宁锐) 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横琴合作区”),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举措。

这段放在报道中“可读性欠佳”的文字,却被很多人认为可解读的空间“含金量”很高,誊录如下:

按照规划,横琴将布局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科技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高标准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构建特色芯片设计、测试和检测的微电子产业链。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生态,打造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应用示范项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应用示范项目和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

这段话中的关键词均与高科技相关,而高科技背后是高端人才支撑。可以想象,其中任何一个关键词放到某个科技工作者个体身上,都可能放飞美好的职业梦想。

正因此,近日,“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访大湾区,在横琴,当地对人才的坚定信念和热切渴望无处不在。

院士的热望

源于经济社会对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深入的需求,脑科学、类脑智能和信息科学等研究领域正在加速发展。

“我们希望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面向全球吸纳英才,组织国内外研究力量开展协同创新,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科技战略研究,促进相关成果转移转化。”被媒体记者“包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院长张旭这样描述他和科研团队的愿景,“当然,这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

张旭指着一个展示橱窗的两本论文和几枚硬币大小的芯片说,从基础研究成果(两篇论文)到高科技产品(几枚芯片)研发、应用,这咫尺之间,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需要从不同方向上集结各类高端人才,开展联合攻关。张旭领衔的智能院是广东省所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各种人才政策红利,让他们有信心“面向全球吸纳英才”。

张旭团队已有很好的积累和沉淀,比如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上业内知名的寒武纪芯片诞生,他们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机,能够实现30秒内一床位全身人体扫描,为癌症精确诊疗、脑科学研究开启无限可能。

在张旭看来,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科研应该良好互动。“我们‘两条线’都在走,一条是基础科学研究,那是需要天马行空的,不能有太多预先限制和束缚;另一条线是积极支持产业发展的,要从应用场景出发,瞄准产业问题,让科研成果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沿着这“两条线”,智能院正在建设类脑与认知智能关键技术6个研究中心、3个类脑与认知智能计算支撑环境技术平台和1个类脑与认知智能应用技术转移转化平台。

“这是一个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最好时代,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力度、持续地支持高端科研人才来横琴创业。”张旭认为,这里有望建成引领我国类脑研究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的重要阵地。

据悉,已有不少“金凤凰”落户横琴合作区这棵“梧桐树”,这里已累计引进院士和国家、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超120名。


COPYRIGHT © 2021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09615号 全案策划:KCCN

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