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无闲人,万象始更新。2月5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分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张旭介绍了目前类脑智能的发展现状,并对广东在这一赛道抢抓先机提出了相关建议。

类脑智能从生物脑数据驱动探索大脑第一性原理出发,在分子层、神经元、神经环路、脑功能区以至全脑的不同维度和运作模式中获取设计思路和灵感,延伸出类脑计算理论和技术体系。
张旭表示,广东省智能院的类脑智能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和开发进展,例如在芯片设计方面,设计出可配置的神经元处理器和灵活的芯片互联网络,实现了在晶圆芯片上直接进行互联集成;在类脑智能创新平台方面,通过建设11个功能性子平台,包括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规模算力的类脑异构融合智算机,全面覆盖了基础软件、类脑芯片与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应用等所有关键环节,助力形成类脑智能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等。

在类脑智能领域,广东正以积极的姿态抢占发展先机。对此,张旭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建议——
参与国家项目:积极投身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专项研究,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把握关键机遇,获取前沿技术与资源支持。
算力设施建设与升级:合理规划并建设大型智算中心,为类脑智能发展筑牢算力根基;对现有超算中心、数据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挖掘潜力,提升算力利用效率。
核心技术与硬件发展:大力发展类脑智能处理器、芯片、计算机以及类脑智能传感器等,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聚焦芯片制造领域,重点突破12英寸先进制程工艺,同时强化芯片及芯粒封测能力,完善芯片产业链;积极探索晶圆智能芯片和晶圆计算机等超高密度智能计算机的研发与应用,填补行业空白。
拓展应用场景:针对机器人、家庭以及小型企业等不同应用场景,研发小型、微型高性能智能计算机,满足多样化的智能计算需求,推动类脑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张旭满怀信心地表示,只要在国家和省的发展布局中重点推进,类脑智能有望在5年左右实现全球引领,为广东乃至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
【知多D】
什么叫类脑智能科技?
狭义的类脑智能是借鉴生物脑的感知认知行为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相关类脑智能算法、模型和系统,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
类脑智能与传统的人工智能(AI)有较大的区别,后者是一门结合了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类脑智能计算速度快、能耗少、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更强,类脑智能计算机体积小,类脑智能有望对计算系统架构、智能芯片、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进行颠覆性创新,在智能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广义的类脑智能包括类脑血管系统等生物脑的非神经元及神经网络系统。还包括正在兴起的类脑组织工程,应用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获取具有大脑细胞类型及结构的类脑器官,来模拟和重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发生过程,并探索类脑器官的潜在医学应用,以恢复、维持或改善损伤大脑的功能,还可以用于建立脑机交互界面,发展生物计算机。
因此,类脑智能的科技目标是分别在硅基和碳基上构造类似生物脑的结构和功能/智能,并在智能芯片、计算机、机器人、脑医学等方面加以应用。
文章来源:羊城派
文︱记者 黎秋玲
图︱记者 周巍海报 | 陈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