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院士“印迹”|计算机专家李国杰:与计算速度赛跑的人
2022.07.04 北京科协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书写了一曲从科技救国、立国到科技兴国、强国的壮美时代之歌。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海淀区科协精心策划拍摄了《印迹——共和国院士风采》系列微纪录片,从大量采访中精选院士们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殷切期望,让人深受教育、深感震撼。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七一”到来之际,北京市科协推出“院士印迹”栏目,重温老一辈科学家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科学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李国杰的“印迹”。

作别异国的一切

归来做祖国的栋梁

他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

毅然回国

图1.jpeg

他,就是计算机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杰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

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之一

没人会想到李国杰在43岁时

才真正开始自己的科研事业

图2.jpeg

1943年

李国杰出生在

湖南省邵阳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他自小聪明、好学

年仅四岁半便已入学读书

图3.jpeg

1957年

李国杰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重点中学

满腔抱负的他

发愤图强

在经历无数波折之后

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

北京大学物理系

图4.jpeg

1981年

已经37岁的他在导师的推荐下

留学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于美国计算机界权威华云生教授

1987年初

李国杰满怀着爱国热情

从大洋彼岸携眷归来

分配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图5.jpeg

回国后

当前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尴尬

深深刺痛了李国杰的心

他暗暗下决心

必须迎头赶上

图6.jpeg

国外计算机公司开发新一代产品时

动辄投入资金几亿、几十亿美元

中国缺资金、缺人员

有的只是年轻学子们的一腔报国热情

李国杰在中心门厅挂出一横幅

“人生能有几回搏”

表示他与同伴们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

图7.jpeg

1993年

经过十个月的封闭开发

我国第一台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一号研制成功

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曙光”取得成功后,

仅仅两年的时间

他率领一支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

成功研制出

中国第一款

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

中国人曾经视为禁区的

通用CPU领域

实现了零的突破

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图8.jpeg

2008年

由他主持研制的

超百亿万次/秒的

“曙光500”

超级计算机问世

使中国成为

继美国后第二个

成功研制出超百亿次/秒的

超级计算机强国

图9.jpeg

秉承着

“科研为国分忧

创新与民造福”

这一精神

李国杰

希望这种精神

能如同基因一样得到传递


以上文章转载自“北京科协”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1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09615号 全案策划:KCCN

公众号

公众号